您当前的位置 : > 资讯

三维模型上产线 | 新迪数字助力美云智数打通研发“最后一公里”

日期: 2025-09-23

在快节奏的家电行业,谁能更快上市,谁就能赢得市场。但许多企业常常卡在“最后一公里”:设计完成后,如何顺利转入量产?面对企业旗下众多品类和极快的上新节奏,任何设计或生产环节的延误,都可能导致巨大的市场机会成本。

在这个行业中,一个常被提及的比喻是:“设计与制造,本应是一副严丝合缝的模具,但现实是,两者之间总有一道对不齐的‘缝’。”这条看不见的“缝”,就是从数字模型到物理产品的工艺转化鸿沟。它背后是制造业的普遍困境:设计室里再强大的三维模型,到了生产一线,也会因“失真、卡顿、用不上”而价值衰减,导致设计价值链在此断裂。

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困境

以往,每一款新产品的诞生,都要经历繁琐的试制过程。研发部门提交设计图纸后,工艺工程师要组织评审,操作工要进行试装,管理人员要跟进验证。流程漫长而高成本,尤其在家电行业新品层出不穷的当下,问题更加凸显:

·工艺评审速度慢,工程师们常常需要在厚厚的图纸和庞大的三维模型中切换,甚至因为电脑卡顿导致评审被迫中断。

·不同角色对工艺的理解存在偏差,研发部门的设计意图往往难以被一线操作工准确领会,导致装配试错频频。

·返工成本高昂。一个零件装错,意味着整条产线停下来等待调整,浪费的不仅是物料和人工,还有宝贵的上市窗口期。

这些问题被形象地称为“制造企业的最后一公里”。 这些问题叠加,直接拖慢了新品上市节奏,最终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。

美云智数破局:以美擎CAPP打通工艺动脉

作为美的集团内部的数字化创新引擎,美云智数的任务,就是将一线业务部门的痛点转化为高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。为了打通研发到制造的链路,美云智数推出了“美擎CAPP”——基于三维模型的结构化工艺设计与制造协同。美擎CAPP的愿景,是让复杂的工艺数据与设计成果能够在车间落地,为工人和工程师所用,而不仅仅停留在设计室里。

然而,CAPP作为上层应用平台,要让庞大而复杂的三维模型真正“跑起来”,还需要一个极其强大的三维数据“底座”。为此,美云智数选择与新迪数字合作,将新迪3D轻量化引擎作为美擎CAPP系统的核心三维可视化基石,深度集成。

新迪3D轻量化引擎如何在美擎 CAPP 中落地?

新迪3D轻量化引擎的引入,使得三维模型在车间端、装配端得以高效、稳定、安全地使用。它具备几个突出的技术特征:跨平台流畅查看、零插件嵌入系统,并确保数据安全。这意味着,不管是工艺工程师、装配工人,还是工厂管理者,都能通过PC、平板、手机快速打开模型,实时交互,畅通无阻。

新迪3D轻量化引擎由新迪数字自主研发,是一款专业的3D轻量化解决方案,支持40+主流3D CAD/2D CAD/EDA等格式,浏览器端零插件“秒开”,兼容PC、平板、手机。

在实际生产中,新迪3D轻量化引擎可以满足多种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:

·工艺工程师:在工艺评审中,工程师们可以直接打开模型进行在线标注,评审时间从以往的数小时压缩到分钟级。模型“秒开”,大大提高了讨论与决策效率。

·操作工人:在装配现场,工人只需通过平板或手机点击,就能看到分解装配的三维指导画面,避免了误装、错装的风险。过去要依靠纸质工艺卡片的时代,逐渐被淘汰。

·工厂管理者:在工艺沟通和培训环节,管理者可以用三维模型直观地展示工艺过程,降低了培训成本,也让跨部门沟通更高效。

新迪3D轻量化引擎之所以能成为“车间语言”,得益于其强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。它不仅全面兼容超40种主流3D模型和2D图纸格式,确保了数据源头的畅通;更通过开放的API接口,支持注释、定位、分解装配等百余种交互功能的深度二次开发,让三维模型不再只是“能看”,更是“能用、能互动、能集成”的动态数据。

应用成效:从设计到量产的加速跑

新迪3D轻量化引擎在美擎CAPP的落地,按下了“研发-量产”的加速键:

首先,产品从设计到量产的时间大幅压缩。以往一个新产品从图纸到量产往往需要数周试制,如今压缩到数天即可完成。评审与验证效率的提升,让企业能够更快推出新品,占领市场先机。

其次,返工与沟通成本显著降低。由于模型直观可见,工艺制定更准确,装配过程更清晰,减少了因理解偏差造成的反复修改。工艺卡图文并茂,表达更直观,降低了培训难度。

再者,方案具备强大的可复制性与扩展性。其云原生架构与开放接口的设计,证明了它能够适配不同产线、不同工厂的规模化推广需求,具备高度的普适性与稳定性。

一位工厂管理者坦言:“以前我们要准备额外的材料做试错,现在三维指引让工人一遍就能装对,不仅减少浪费,也让交付更稳定。”

最终,对于企业而言,这些成果汇聚成核心竞争力:研发效率提升、上市节奏更有保障、市场窗口期牢牢把握。

行业启发:谁适合这样的方案?

家电只是一个缩影。凡是产品迭代快、协同要求高的行业——如消费电子、汽车零部件、医疗设备——都能从三维轻量化中受益。许多企业的痛点如出一辙:

·产线反馈慢,研发部门难以及时获取一线问题。

·工人看不懂复杂图纸,培训成本高昂。

·系统之间信息孤岛严重,模型无法在研发、工艺、制造之间复用。

·工艺部门和研发部门之间存在脱节,导致效率低下。

三维轻量化技术正是打破这些困境的关键,它让三维模型不再只是设计部门的工具,而能贯穿研发、工艺、制造全链路,成为真正的数字资产。有了新迪轻量化引擎,其他企业同样可以:

·无缝接入现有工艺系统或MES系统,避免大规模改造。

·在不改造原CAD设计平台的前提下,直接释放三维模型的价值。

·让模型成为企业内部跨部门协同的语言,缩短交付周期,减少生产风险。

结语:如果你也在寻找“最后一公里”的解法

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,真正的难点不是在设计室里,而是在如何让设计成果走出设计室,进入车间,服务一线。轻量化技术,正是这条路上不可或缺的桥梁。

如果你也想让三维模型真正走出设计室、服务一线,那么,现在就是行动的时刻。借助新迪3D轻量化引擎,让三维模型成为企业共享的数字资产,助力提升速度、效率与竞争力。